光明日报:培育世界一流企业
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2011年中央企业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生产经营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主要经济指标更是创出历史新高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未来经济运行存在的各种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将给国有企业改革带来哪些影响?面对挑战国有企业又将采取哪些应对措施?记者就此采访了国资委副主任邵宁。
发展态势稳定健康
2011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下跌成本刚性上升信贷政策持续收紧给中央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在严峻形势下不少企业面临资金紧缺、成本上升、订单下降、库存增加的困难。”邵宁告诉记者煤电价格联动机制执行不到位、成品油和天然气价格倒挂导致火电业务、炼油和天然气进口业务亏损;铁路、汽车、水运、钢铁、机械等行业市场需求下滑使相关企业面临较大市场压力。
得益于大力降本增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风险管控中央企业保持了稳定健康的发展态势。“一是为国家财政作出了积极贡献。2011年央企上交税金1.7万亿元同比增长19.7%高于净利润增速13.3个百分点。二是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全力保障油气、发电市场供应维护了粮、油、肉等民生产品的价格稳定。”邵宁介绍说。
电网电信企业全力投入“村村通”工程;定点帮扶189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44家央企在新疆、40家央企在西藏开展了各类援助帮扶工作;被誉为“电力天路”的青藏交直流联网输电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了西藏缺电问题……在支持民生工程和扶贫建设上处处可见中央企业的身影。
转方式调结构的主力军
国有企业主要分布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义不容辞地成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力军。
“这一年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邵宁分析指出首先是国有企业深入推进联合重组中央企业户数由国资委成立时的196家调整重组到117家中央企业与地方国有企业、其他所有制企业的合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促进了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其次产业优化升级取得新进展。国有企业在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领域取得积极进展。“虽然去年市场整体低迷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涉及行业整合、产业升级类的重大资产重组和吸收合并33家次交易总金额为1347亿元。”
“在科技创新领域亮点频频。‘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对接航母平台成功海试‘蛟龙号’载人深潜器下潜实现5000米突破TD-LTE国际商用服务实现了‘中国主导技术’的突破。”邵宁说这主要得益于中央企业持之以恒的科技投入。从2004年到2010年中央企业科技投入年均增幅达30.3%。
据邵宁介绍中央企业“走出去”进展明显。2011年1月至11月中央企业在境外营业收入3.4万亿元实现利润128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7%和28%;海外原油权益产量、天然气权益产量和海外工程新签合同额都实现较快增长为国民经济发展积蓄了后备力量。
在机遇和挑战中谋发展
毫无疑问2012年对国有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整合产业资源、提高产业竞争力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
“对国有企业来说要把握好稳中求进的主基调坚持突出主业坚持转型升级坚持改革创新坚定不移地做强做优实体经济。”邵宁解释说:“稳就是要采取措施确保企业经营平稳较快增长;进就是要在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强化创新上下更大工夫破解难题。”
在邵宁看来我国经济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各种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比较多,“中央企业规模实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布局调整和国内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都为国有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国资委日前表示2012年将积极引导国有企业抓住机遇积极探索转“危”为“机”的有效途径;推动国有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提升国有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同时力争破解一些长期困扰国有企业的突出问题推进所属企业股份制改革、规范董事会制度、完善收入分配调控机制等。
“所有的努力和措施都是为了一个奋斗目标那就是加快做强做优努力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邵宁明确表示。
(本文章摘自2012年2月21日《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