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电网调度 绽放匠心之美——记贵州安顺供电局“电网工匠”杨强
电头条新闻贵州安顺3月4日讯(通讯员 王进)古语云:匠心至诚,匠艺方精。南方电网贵州安顺供电局系统部地调班班长杨强就是这样一位电网工匠,他扎根电网24载,从最初的变电站值班员成长为电力调度高级技师和技能专家,总结出了大量有关电网调度、运行的相关技术、知识,用匠心守护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让工匠精神落地生根。
梦想之美·矢志电网为人民
1977年,杨强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基层干部家庭,常听父亲讲述电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杨强打小就萌发投身电力事业的念头。
1993年,杨强毅然报考了贵州省电力学校,中专毕业后在安顺供电局参加工作,实现了当一名电力人的最初梦想。
220千伏普定变电站是杨强职业生涯开始的地方。在实习岗位上,他一边给师傅打下手,一边求知若渴的做各种学习记录。杨强的好学劲被班、站长看在眼里,并一致同意对其进行提级培养,站长金守平还亲自教授他继电保护知识。
在新员工转正时,杨强因学习成绩优秀、工作能力突出而破格成为普定变的正值班员,两年后因工作业绩优异,车间负责人多方面考评后,委派杨强担任普定变副站长兼技术员。2003年,因工作需要,杨强调整到电力调控中心从事电网调度运行工作。
2004年,在参加贵州电网公司举办的职工岗位练兵技能比武中,杨强认识到了自己与别人的差距,于是便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自学电力调度技术、电网自动化技术等课程,还报考了南方电力职工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大专课程并顺利毕业。几十万字的学习笔记,记录了他的成长过程。
奋斗之美·砥砺前行终成蝶
2013年,随着调控一体化值班管理模式在公司系统推进,当时因技术不成熟和管理标准跟不上导致漏监控事件经常发生。为了攻克这一技术难题,杨强夜以继日的奋战在调度生产现场。
他根据变电运行与监控分离、调度运行与监控融合的业务变化进行风险评估,通过充分论证后开展试验工作。为了不影响正常生产,杨强通常把试验安排在夜间12点以后进行,一干就是通宵达旦。屡次试验失败给杨强带来了巨大的挫败感,但他始终坚信自己一定会取得成功。
经过310天近10次的改进与论证,杨强找出了消除风险的措施:通过制定《监控中心管理标准》和《巡维中心管理标准》;将调度监控系统按照“事故信号”“异常信号”“告知信号”分类、分级上传,将监控人员的监控工作量减少了90%左右。这项研究也填补了南网公司在该领域的空白,获得2014年安顺供电局软课题研究第一名和贵州电力行业优秀奖。成果在安顺电网全面推广后,有效杜绝了因各家调度、监控专业监视不到位造成的事故事件。
2015年,公司新“安规”执行后,全省调度专业A类违章频发,但杨强所在的安顺电网从未发生调度专业A类违章。主要是得益于杨强及时梳理新、老“安规”差异,制作培训资料组织开展人员培训。2016年,杨强正式受邀编写了《贵州电网调度操作票使用规范》(地、县(配)网部分),系统、全面规范了全省地、县(配)网调度操作,有效遏制全网调度A类违章事故事件的发生。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杨强的研究成果不断,由他主编的《安顺电网调度管理规程》,首次将小接地系统的处置及配网人身安全纳入调度管理,保障了配网的生产安全,填补了公司配网调度方面的空白。2017年,杨强在“电力大数据”上发表的《高压配电网非相间短路故障的调度处置方法》被引用到《贵州配网电力调度管理规程》上。后来,杨强还攻克了安顺电网调度集约化、调控一体化工作中存在的多项技术难题,大大提高了调度指挥工作效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20年,杨强收获了安顺供电局“电网工匠”和贵州电网公司“技术能手”两项荣誉。
奉献之美·无私传艺芳满园
丰富的工作经验奠定了杨强作为一名优秀内训师的基础。为了帮助更多青年员工成长,2011年,杨强开始在贵州电网公司担任内训师,多次承担新调度员培训和调度岗位仿真培训任务。凭借饱满的热情和对电网事业的热爱,杨强每年都率先完成公司下发的培训任务,为贵州电网培养出了大批优秀调度员,培训实效得到了学员及各级专家的一致好评。
梦想之美,在于情系电网、乐由心生;奋斗之美,在于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奉献之美,在于心存团队,乐助他人。杨强用匠心守护电网安全稳定,诠释了工匠精神的核心要义,也扮靓了自己的人生。
责任编辑:周忠群